最早在某乎一个关于笑话的主题下接触到这篇小说,猛一看有点志怪的意味,人物描写上又有一种年代久远的笔触,内容上又是关于戏曲,都对上了,看。
看第一遍的时候,从中间开始看的,没看开头,不了解六叔以及六叔的画;也没看结束,明亮梦醒(或许没醒)以后,我就跳过了花二郎、樱桃的去处等内容。看的时候最强烈的感觉是,一个不属于当下的时代,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很近、也许很远,书里写了很多内容,一大半我都看不懂,朦朦胧胧的。
看第二遍的时候,补了开头,补了结尾。六叔的画我记不全,但猴子、笑的鱼在小说里有对应,其他内容想来也是有的。到第二遍我也没看懂作者想要表达时代风貌,还是人物浮沉。小说里的人物大部分都是苦的,陈长杰是苦的,早年丧妻,与第二任妻子也不对付,可能是因为社会地位差距、也可能是因为本就不喜欢,晚年还折了财。樱桃也是哭的,不明不白地死了;死后还得四处搜罗笑话。明亮也是苦的,幼年死了妈,喜欢的奶奶也走了,回到乡下没有家,高中被迫辍学,好不容易取了媳妇也算半个不幸,好歹最终是甜的,有个盼头。
一开始看这个小说的时候,有一种熟悉的错觉。先前看《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》的时候,总喜欢那种慢慢悠悠、不疾不徐的风格。这回看《一日三秋》,看着作者淡淡地述说,有相似的感觉。后来我明白了,这两者是不一样的。汉子里有喜有悲,狗狗他爸他妈总是坚韧,狗狗自己总是欢乐。三秋里有喜有悲,人总是被推着走。
年纪大了,有时不免坠于虚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