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短视频很火,某音、某手、甚至很多长视频平台也在开始尝试短视频。而我似乎是一个短视频的隔绝者,没有某音、某手,能看到的短视频主要源于某乎和某度的推荐,一半以上是长视频的截取,比如剧集或者科普。而互联网原生,主要是一些带着连载性质的故事,比如某六点半等。

跟个人性格习惯偏保守有关,在短视频诞生之初我没怎么关注它。随着时间点推移,或多或少接触了短视频,但确实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,所以对它的需求粘性很低。
由于年龄和需求的变化,对外部信息的需求发生了从娱乐性到功能性的转变,在时间长度这一方面,长视频更充分,毕竟三五分钟是讲不清楚一个问题的。
在讲问题的方式上,其实也是受时间限制,长视频可以娓娓道来,而短视频往往会给得比较直接、粗糙。

生活都很紧张,时间都是碎片,可我还是想让自己放松,由着性子来。

一般提到管人与被管往往涉及位置的变动以及心态的变化。怎么说呢,我曾经的感受是明显的,负面情绪会让人记忆深刻。让人讨厌的是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,反映出为人处世的不成熟。另外,不公平会包含评价标准的不统一,其实也是隐含了信息不对称。

我写的东西,自认为是思辨的,或者也可以叫骑墙的,更在乎感受和变化,而不在乎观点。所以我会站在我的角度去看问题,也会站在我的对立面去看问题。而这的本质,要么是一种无所谓,要么是一种把自己作为旁观者。

实际生活中没有什么管与被管,都是迫于生活或现实的选择。要吃饭,就得屈服于工作;不爽久了,就会产生反抗;一直压迫别人,也会遭到反噬。我宁愿做一只野猴子,也不想把自己与常人区分开,毕竟我就是常人。